消除锂离子电池自放电中的噪声

应用指南

消除锂离子电池电芯自放电数据集合中的噪声

利用高效后期处理算法实现可靠的电池电芯分类。

 

引言

是德科技自放电测量(SDM)解决方案(图 1)可以测量和表征锂离子电芯的自放电性能。它可以记录一组电芯的自放电电流,通常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测量。

 

相比之下,普遍使用的开路电压(OCV)测量法需要 1-2 周时间才能完成测量,显然 SDM 解决方案更具优势。但实际上,SDM 数据中包含大量噪声,理解起来相当复杂。在本文中,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算法,它们可以有效地消除大部分噪声,从而大幅提升电芯分类的可靠性。

 

首先,我们谈一谈 SDM 数据在理想的环境下是什么样子,以及噪声会带来怎样的失真影响。然后,我们会提出可选的去噪方法,并逐一说明各种方法的优缺点。最后,我们会介绍如何通过噪声抑制来改进电芯的分类,并归纳出几条针对实际应用的建议。

 

什么是自放电电流?

大多数锂电池即使未与任何电路相连,也会逐渐放电。这种存储能量的损耗将会导致电芯的可用电量比预期要低。此外,当多颗电芯组装成电池包时,由于电芯自放电速率不同,电池内部各电芯之间也无法达到平衡。电池管理系统通常会将所有电芯放电至与电量最低的电芯一致,但这样会使电池的有效续航时间大幅缩短。锂离子电芯的自放电特性模型如图 2 所示。

 

  • Ceff 指电芯的有效电容,表示电芯存储的电荷量。
  • RS 指电芯的内部电阻或串联电阻。由于 Vcell = Vocv– ( I * RS),因此,消耗的电芯电流越大,RS 会导致电芯电压下降。
  • RSD 是自放电电流流经的并联电阻。在电芯没有连接任何电路(开路)的时候,Ceff 通过高值 RSD 放电,产生几十到几百 μA 的自放电电流(Id)。经过几周或几个月之后,这条自放电路径会消耗掉 Ceff 内存储的能量,导致 Vcell 下降

 

理想情况下的 SDM 数据

在理想环境下,SDM 曲线经过最初一段均衡之后会收敛到稳定值。如图 3 所示,该曲线的形状可以用指数模型表示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实际运用中,指数曲线的时间常数可能比可用的测量时间长一些。在这种情况下,曲线的形状看起来可能像一个低次多项式或一条直线。

 

图 3——理想的 SDM 曲线形状。从物理学角度来看,我们期望看到指数型 SDM 曲线(左)。然而,在快速测量中,我们可能只会观察到轻微的指数曲率(中)甚至没有曲率(右)。以上三种情况的曲线都是指数型曲线,但由于测量的时间标度不同,我们看到的形状是线性的。此外,SDM 曲线可以叠加到近乎线性的长期趋势上。如果感应电流呈现出这种趋势,可能是出于几个原因,譬如温度的变化或电荷的再分配,而且每条曲线可能都会不一样,如图 4 所示。

 

SDM 数据失真

在现实环境中,数据会受到环境内部以及测量硬件内部各种因素的干扰。前面提到过,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温度引起的电芯开路电压变动,这种变动会转化为 SDM 电流数据中的噪声分量。以最简单的情况为例,一个公共噪声源会对所有通道产生同样的影响(图 5),原本没有噪声的信号中会增加电气噪声。

 

请下载此文档以了解更多信息。